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ljzkw         发布时间:2015-08-06 08:43:11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过程。

为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推进智慧校园的发展进程,加快教育强市和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市教育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重要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湛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情,充分利用教育创强和全面改薄的契机,对整个湛江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教学资源共享扎实起步

市教育局按照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明确信息化建设条件为基本办学条件,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通过教育创强、教育均衡和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立“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学校宽带网络接入与运行机制,借助广东省基础教育专网和广东基础教育视频网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市区学校信息化建设普及化的同时,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填平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 截止目前,全市约1600所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做到“宽带网络校校通”,其中40%学校的带宽达到10M以上。

据悉,2012-2015年间,各级各类学校先后投入约7亿元,购置可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电子白板和多媒体教学平台。目前,全市60%以上的班级建成“优质资源班班通”,基础条件较好的区、镇建成率达到100%,全市师机比为51,生机比为101,这标志着我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跨入中等水平,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的广东省的晒课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湛江市晒课数量达13734节,位列全省第二(广州市第一)。晒课活动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广和培训积累了有效的实战经验,为学校和教师传递了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促进教育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也为我市优质教学资源积累了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涵盖齐全的的优秀的数字资源,将积极促进我市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工作的快速发展。

■学校网群系统建设逐步铺开 公共服务平台运作平稳

构建湛江市中小学教育集群网站,可以推进市、县、校一体化安全可靠的网群系统建成,为全市师生提供统一开放的信息服务和资源服务平台。市教育局建成县(市、区)教育局类样板网站(www.zhjedu.cn),湛江市第十六小学和湛师附中东方实验学校将于8月初分别建成小学和中学的样板类网站,为整个网群系统的全面推广提供建设的参考依据和标准化样式

目前,各类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稳运作。按照省的部署,由市教育局对县(市、区)教育装备部门和学校进行专题培训,并布置下半年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建立中小学校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最终建成学校装备日常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和云图书馆管理等深度应用的教育装备体系;积极落实教育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全国教育装备信息报送系统、全国学前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全国中小学助学管理平台建设指标,为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相关科室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运用市网站教育资源平台提供的办公、校务管理功能推进试点学校服务,推进了试点学校管理现代化。

■首批信息化试点工作顺利 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高

在市信息化示范应用试点学校全面推进门户网站、“云课堂”录播教室、电子教材、智慧课堂等信息化应用方面,湛江市第十六小学和湛师附中东方实验学校的“智慧课堂”已初见成效。另外,遂溪县学校网站集群建设和电子教材应用推广前期工作已完成部署,“云课堂”录播系统已进行调试和前期验收,近期将进入常态化使用、效果校验和应用推广阶段。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贯彻落实信息应用技术要求,是作为选拔校长、百千万人才培养对象的必备条件。其中去年我市有39080名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占全市教师总量的60%,如今全市80%以上的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

通过推进网络研修,进行城乡校际间网络结对帮扶,鼓励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研、远程研修和学术交流,促进了教师的远程协作和共同成长,中小学教师和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推进信息技术融合 大力建设“四个工程”

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和水平,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德育、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未来的五年里,市教育部门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将着重建设“四个工程”:

一是基础设施环境提升和完善工程。继续推进全市高速教育城域网建设工作,力争在2017年基本实现城市中小学班均带宽4M、农村学校班均带宽2M2020年城市学校班均带宽10M、农村学校4M。同时,对班级的基础教学设施进行补充完善,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用计算机和学生用计算机,使师生使用的计算机配备充足,计划在2020年底基本实现中小学师机比达11,生机比达61。力争到2015年底, “三通工程”(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达成率分别为100%100%75%

二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整合工程。将继续加强市中小学教育集群网站建设,进一步推进市、县、校一体化网群系统建成,为全市师生提供统一开放的资源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开发工作,与国家、省各类资源平台的整合,形成我市“教育云”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全市部署规范、接口统一、设计科学的“云课堂”录播系统,在名校搭建以直播、录播课室为基础的视频应用系统,让农村学校通过网络直接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化;通过建立视频采集、制作、应用体系,逐步形成微课、慕课各类学习资源,促成本地化优质资源的建成,推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应用中逐步汇聚形成系统的优质个性化的校本数字教育资源。大胆整合国家、省和其他地市的优质教学资源,最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理念先进、品种丰富、素材新颖和制作精良的教育教学资源集群,并面向公众开放。

三是建设样板信息化应用试点工程。面向市直属学校,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的建成水平,引入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搭建完善的服务和教学管理系统,以建成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佳、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程度深、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力度大的信息化示范校园。加快推进14所首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学校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试点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应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智慧课堂示范工程,充分开展“云课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工作。基于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在试点学校中建立数字化学习型校园示范点,加强名校、名师特色化建设,汇聚每所学校优势和学科的优质资源,积极向全市推广应用。

四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每年在继续教育经费中拨出足够的教育信息技术专项培训经费,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快教师教育手段信息化,大力建设“网络空间人人通”和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逐步形成以技术支持教师专业知识共享和建构的专业成长新模式。加快推进教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立教师教育共享联盟和公共资源交流平台、城乡教师交流与共同发展的机制,建设中小学教师视频培训网和大规模群组协作平台,开展远程视频课堂、网络教研、远程协作等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科研能力,促进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