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速进!传记类文本阅读想要拿高分?这9关你过了吗?
作者:ljzkw         发布时间:2017-10-24 09:12:31

 今天车车大家整理了做好传记类文本阅读需要掌握的9个考点,每个考点都是你要过的关,快来看看你过了几关。

 

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

 

一、2017年高考考查特点:传记淡出,新闻调查成为热点。课标三套试卷均考核了新闻调查。

 

二、2018年命题预测及备考措施:2108年新闻调查还应是重点考核的内容,主要考核信息筛选与整合,统计图表的分析,观点的对比,对事件的看法和建议等。

 

2017年高考考点定位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名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传记新闻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考点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名师点睛】传记类文本的语言从总体上讲,要求准确、平实、客观。有些文体在语言上还有固定的程式。人物传记的语言高度文学化,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要从文本表达的目的出发,结合内容作出赏析。

 

对传记类文本中心意思的概括,是把握文本内容的重点。传记类文本的中心意思因文体的差异又有不同的表现。人物传记的中心在于人物的个性和品质,阅读时关注与此相关的部分,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把握中心。

 

考点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名师点睛】把握传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是解读传记类文本必备的背景知识。考生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

 

考点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一般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访谈人物的选择、新闻事件的确定、调查主题和被访对象的选定、以及传记人物的确立,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离不开作者体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会价值的敏锐判断,离不开作者广泛而极具价值的学术视野。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阅读实用类文本,要善于从上述方面人手,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把握并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考点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名师点睛】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评价一个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首先应确立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要依据文本所处的时代主流价值和特定人群的价值取向来确立。其次确立文本固有的价值,对文本价值的阐释要结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作出。最后,把文本固有的价值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确立两者的关系,并对其可能的相互影响作出判断。

 

考点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名师点睛】文本的某种特色在与同类文本的比较中得出。试题一般明确指出了鉴赏评价的这一特色。但对这一特色的深度把握仍然要以对同类文本的共同特点的认识为基础,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进行。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把握某种特色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对其表现的合理性,即为什么这样表现作出判断,最后,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判断这样表现有什么价值

 

考点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名师点睛】文本的深层意蕴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探究,一方面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进行,另一方面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要素 (包括内容要素和形式特点)深入分析。这样,就形成了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首先要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意蕴作出判断,并提出问题。然后选择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逐一发掘,分析论证。分析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探究的角度和层次一般包括:①时代与社会背景,②作者的写作动机,③文本的表达目的,④文本的表达方式,⑤文本提示的背景资料,⑥文本的对比材料和互现材料,⑦文本主旨的隐含意义等等。

 

考点8: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名师点睛】 人生价值指人基于一定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所持的判断,集中体现在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方面。时代精神指特定时代的人们呈现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文本是淋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涵。阅读这些文本,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考点9: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名师点睛】一个文本与同类文本的不同之处,或者文本本身存在的疏漏之处,往往成为阅读理解的疑点和难点。对这些疑点和难点的探究,首先要结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表现,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论证。也可以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优劣。对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的探究,不能仅止于对文本的认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技巧

 

传记文学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真实性:“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

 

(2)文学性:形象生动的写人艺术。

 

A、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B、叙行录言,重视细节。

C、首尾照应、巧用修辞、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对比突出等。

D、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阅读要求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传记作品训练有哪些设题方式?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意。

4、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5、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总结归纳

 

1、写人的文章应该怎么来写?

 

细节与事件是最主要的元素。

 

2、写人的文章写作重点是什么?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塑造其形象,来表现其人格魅力。

 

3、写人的文章一般可以有哪些手法?

 

表现手法:人物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白描、衬托、对比、侧面描写等;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设问等。

 

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看分答题、分点答题、力求全面。

 

把握传主形象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

 

1)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

 

2)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这一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

 

3)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    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此外,作者意图也会影响我们对传主特点的判断。作者会通过材料取舍,通过评议概括等方面的词句向读者传递其意图。

 

(4)抓传主与他人的关系

 

如何整体鉴赏一篇传记?

 

所有的作用都将体现传主的精神,这是传记的主旨内容。

 

点明手法+分析

 

问:手法的作用?

 

答题模式:①何种手法(细节,某种描写,对比等)

②体现传主的精神、形象

③有何效果(加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形象真实的同时更生动鲜明,更有人性化。)

 

标题作用:

①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②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

③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

④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

⑤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

⑥点明了主旨,承载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

⑦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

⑧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

 

探究题的答题格式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附:明确段落(句子)所处的位置,把握其表达作用

 

位于开头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章往往采用倒叙形式,以达到此目的。

 

3、蓄势(张本,铺垫),引出下文的观点或具体某方面的内容;或奠定感情基调: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出现服务,引出观点,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4、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位于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具体承接上文什么内容或话题,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2、衬托作用(主要突出主要对象,可在开头或中间)

 

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往往会带上作者情感倾向,多用于文学类)

 

位于末尾

1、总结上文。议论文中往往在结尾部分。

 

2、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网络,由高考直通车团队(微信公众号:gkztcwx)排版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